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最具鲜明的一个亮点和创新点,就是第一次系统总结概括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十三个“显著优势”。这些优势,是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取得“历史性成就”再到“积累成功经验”之实践和理论发展进程中,提炼概括出来的。这种总结之实质,就是为有效应对“新时代”“大变局”寻求制度和治理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优? “显著优势”优在哪里?这既需要我们以十三个“显著优势”为基础来加以深入阐述,也需要在对我国发展实践及其历史性成就的总结中加以彰显,还需要从与某些“西方之乱”的比较中使其呈现。
优,就优在党的领导力量——党中央坚强有力的集中统一领导,不迷向。这是最根本、最核心、最具有总体性的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这个“大的样子”,就集中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集中统一领导。历史逻辑充分表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改革开放。实践逻辑也充分表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中国共产党正是在探寻中国道路并创造历史性成就的进程中,呈现出集中统一领导的领导力的,也是在运用总体方略实现战略目标的历史进程中,呈现出集中统一领导的领导力的。基于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我们从理论上加以总结提升,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展开来说,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具有引领力,奋斗目标具有感召力,组织资源具有动员力,汇聚共识具有凝聚力,实现蓝图具有恒定力,组织体系具有执行力,自我革命具有净化力。这要比西方一些国家政党之间的内斗并难以形成领导力和合力具有明显优势。
优,就优在价值导向——以人民为中心,不离民。自中国共产党成立那一天起,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初心,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人民当作主体,一切依靠人民;把人民当作目的,一切为了人民;把人民当作尺度,人民至上。因而,中国共产党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导向,使人民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能赢得民心,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具有执政最大的底气。《决定》所讲的第二个“显著优势”,就是这种“优”。
优,就优在它具有战略谋划——能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折腾。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一直制定并实施“五年规划”,后来每次党代会也制定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战略目标,每年也有中央全会和政府工作报告,对当年的重要工作作出安排。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又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且紧紧围绕这“两大布局”确定令人向往的奋斗目标及其实现方略。围绕“总体布局”所确定的奋斗目标是“总框架”,具有感召力,它使人们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战略布局”是抓手,它使人们能抓住“牛鼻子”。二者的统一,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胜利具有恒定力,这就解决了“不折腾”的问题。
优,就优在执行力——汇聚力量抓落实,不落空。目标确定之后,最为关键的,是抓执行和落实,不抓执行和落实,再好的目标、蓝图都是空的。由此,我们既注重目标分解,层层抓落实,又注重汇聚全社会共识,凝聚全社会力量,集中一切力量全力以赴抓执行和落实,为实现奋斗目标注入了强大能量。《决定》所讲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注重的就是执行力、行动力。中国共产党人抓执行和落实的行动力世所罕见。正因为执行和落实目标行动有力,所以我们才取得一个又一个历史性成就。
优,就优在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不散漫。中国传统社会注重的是“大一统”体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一直强调全国一盘棋。邓小平强调要团结一致向前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凝聚共识、凝聚力量。这一切都意味着我们十分注重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集中力量解难题、办大事、加速度。正因如此,我们举全国之力成功办成了一件件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事,我们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逐渐在缩小。这要比一些国家内部为办一件事而相互扯皮、相互掣肘,具有明显优势。
优,就优在组织体系——具有上下贯通、运转高效、联系广泛、执行有力的组织架构、组织网络系统与训练有素、努力奋斗的干部队伍,不懈怠。我们十分注重选贤任能,把一批社会精英汇聚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周围,且强调勇于自我革命,从而使“自身硬”,这是一种贤能选拔机制。我们注重领导干部的层层历练和层层选拔,经过层层筛选,能把一大批社会精英和优秀干部用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需要的岗位上。不仅如此,我们十分注重对领导干部的培养和管理。从中央到地方,各个层级基本上都有党校(行政学院),中央有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培训的周密计划和方案,中组部、中纪委也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历史和实践证明,我们所取得的“两大奇迹”,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依靠广大领导干部带领人民群众干出来的。
优,就优在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不摇摆。我们坚持动力与平衡、活力与秩序的统一,既注重防止大起大落,更注重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扩大开放。我们坚持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能使社会充满生机活力;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开放包容的品格和格局,因而能赶上时代步伐,能吸纳一切利于我国发展稳定的因素;同时,我们在总体上能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在总体上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稳定。就是说,我们能把创新活力与和谐稳定统一起来,避免了左右摇摆。而当经济社会发展动能相对不足、经济社会发展出现某种失衡的时候,正如《决定》所讲的,我们要加强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加强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正因如此,我们能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活力,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稳定,较好解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平衡的统一问题,进而创造了《决定》所讲的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这与当今世界存在的全球经济发展动能不足、全球发展失衡,形成鲜明对比。
优,就优在基本制度——具有主导性的主辅结合、主次互补、相辅相成的混合型结构,不僵化。我们能根据初级阶段的实际,既坚持社会主义的本质,又能合理运用其它有价值的因素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因而形成了一种具有主导性的主辅结合结构。《决定》所讲的“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本经济制度,就是如此;《决定》所讲的基本政治制度,就是如此。这是一种主辅结合、主次互补、相辅相成的混合型结构。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造,它蕴含的不是“两极对立”“你死我活”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而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主辅结合”“主次互补”“相辅相成”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超越了“两极对立”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和与时俱进性,避免了僵化保守,因而具有较大优越性。
优,就优在民族团结——坚持“三个共同”,不分裂。国家统一、人民团结、民族团结,事关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复兴。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特别注重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体意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这三个“共同”,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优势及其核心要素。中华民族团结统一,与注重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体意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息息相关,而注重“共同体意识”与中国文化有关。中国文化注重和合、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协和万邦、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注重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团结在一起。中国共产党更注重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她能把全国各个民族团结起来共同奋斗。
优,就优在治国方略——能自觉抓住社会主要矛盾,解决根本问题,掌握工作重点,不动摇。社会主要矛盾,是判断社会整体状况的主要依据,是判断国情的主要依据之一,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主要依据之一,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基本遵循。社会主要矛盾蕴含着我们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解决这一根本问题就成为我们要做好的工作重点。中国共产党注重抓住社会主要矛盾,进而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解决问题作为工作重点。习近平总书记既注重准确把握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又注重从中确定治国理政所解决的根本问题,并把解决这一根本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工作重点。
此外,优,还优在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确保国家主权、发展利益安全等。(原载于2019年11月26日《新华日报》,作者系中央党校一级教授、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
备案/许可证号:闽ICP备20230057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