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
海峡科化公司 厚植人才沃土 催生发展动力
坚持党管人才,以“三个机制”打牢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四梁八柱
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党管干部人才,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打造公司党委统一领导、人力资源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的人才管理机制,建立年度人才需求计划清单,让企业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管理从“单兵作战”转变为“系统发力”。
健全制度管理机制。聚焦“引育用留”的人才建设全流程、各环节,制定出台《人才招聘管理办法》《特殊人才认定和支持办法》《加强和改进专业技术职称评聘管理工作》等制度16项,构建形成高层次人才、专业人才、管理人才、综合人才“分层分类、一体培养”的制度体系和培养格局。截至目前,公司共有专业技术人才554人,其中高级职称116人,中级职称228人;享受国务院津贴、福建省B类人才1人。
健全多方协同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高校、股东多方联动的协同引才机制,利用政府、高校、股东等资源优势,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引才纳智。近年来,共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70余场次,招录工程技术、财会、政工等人才154名。与安徽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以及行业优质企业共建“人才孵化”平台,助力人才成长成才。截至目前,已先后完成合作研发项目6项,技术均达国际先进水平,其中,与安徽理工大学、西藏高争民爆公司合作研发的“胺铵炸药”填补了国内民爆行业空白,属行业首创。
坚持多元培养,以“四个通道”激活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一池春水
搭建内部轮岗交流通道。立足企业实际,常态化开展总部与基层、基层与基层、东西部单位之间的干部人才轮岗交流和交叉任职,让各类干部人才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学习实践、互促共进,不断提升综合业务素质能力。近年来,共有97名干部人才进行内部轮岗交流,其中,有11名福建区域干部人才到青海片区单位任职,有5名青海区域职工到总部跟班学习。
搭建H型人才培养通道。实行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和业务系列岗位职务竞聘“双轨并进”的人才培养机制,坚持动态考评、择优聘用,让各类人才都有“用武之地”。近年来,全司共评聘工程、会计、经济、统计等类别初、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86人;从企业各领域业务骨干中评聘初、中、高级业务主办20人。
搭建上挂外派成长通道。强化与上级单位、行业协会、政府主管部门的对接联动,积极争取外派学习实践的机会和名额,对公司有关干部人才进行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锻炼和强化提升。截至目前,已选派17名干部人才到省国资委、省市工信厅(局)、省爆协等政府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跟班学习、挂职锻炼。其中,有1名挂职副县长,1名挂职管委会副主任;选派7名年轻干部驻村扶贫及助力乡村振兴,让年轻干部扎根基层一线、锻炼成长。
搭建人岗相宜实践通道。始终秉持“英雄不问出处”的务实人才观,打破资历论、学历论的用才弊端,树立人岗相宜、人尽其才的用才导向,推行揭榜挂帅和项目负责制的用才机制,不断拓展人才发展空间。近年来,全司各级共选任中层干部34名,其中85后青年干部13名;实施揭榜挂帅项目2个,培养专业技术人才4人,获得相关专利技术2项。近三年来,公司有2名青年人才获得地市级“青年工匠”荣誉称号,有10个项目在省级比赛中获奖。
坚持真情实意,以“三个注重”筑造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温馨港湾
注重解决后顾之忧,实施“安身工程”。建立《公司领导联系人才》制度,定期开展谈心谈话,帮助协调解决有关困难和问题。落实人才的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政策帮扶,全力解决“后顾之忧”,让各类人才安心工作、用心做事。近年来,累计投入230万余元用于改善新入职大学生居住条件,协调解决73名人才住宿、36名职工子女入学问题,争取地方政府人才补贴约70万元。
注重激发干事热情,实施“安业工程”。持续完善激励机制,设置了学历津贴和主体专业技术人员津贴。指导各基层单位因地制宜构建绩效激励考核机制,落实特殊人才支持办法,对特殊人才给予薪酬政策支持并进行单列预决算,大幅提升人才薪资待遇,激发干事热情。积极搭建实训平台,近年来累计举办专业知识技能培训2100余场次、技能比拼大赛120余场次,通过压担淬炼激活人才效能。
注重培植情感认同,实施“安心工程”。构建公司党政工青妇等组织协同参与的全方位人才关怀生态,多渠道多层次密切关注职工特别是年轻职工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定期提供免费体检、心理疏导等服务,积极对接属地政府、企业,联合开展青年交友、文体活动等120余场次,增强职工的企业认同感和归属感,以人文关怀汇聚发展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