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使命担当 以深化改革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4-14 发布者:管理员 阅读 : 162

2025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决胜之年。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省属国有企业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肩负着服务国家战略、引领产业升级等重要使命,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与行业深度调整的双重挑战,国有企业亟需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安全支撑等系统性改革,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国务院国资委明确提出,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效率、活力、价值创造能力等维度。要实现从“物理重组”到“化学反应”的跃升,必须刀刃向内推进深层次改革。

海峡科化烽林分公司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论述,以及全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工作部署,牢牢把握“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两大主线,加快落实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以壮士断腕的勇气退出传统民爆领域,聚焦资质优势,以思想破冰、机制破题、实干破局,从技术突破到机制优化,走出了一条从被动转型到主动升级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以智能化创新驱动锻造核心竞争力

聚焦技术堵点,突破行业瓶颈。针对火工品行业“杂、散、低”的手工作业现状,该公司坚持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聚焦主责主业优化布局,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集中资源攻坚细分领域,践行“黑灯工厂”工作思路,借助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等手段,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科研生产条件,近年来投入500余万元完成两条柔性生产线、火工品实验站、试验室的技术改造,添置多项基础科研试验设备。成功研制“四装四压”自动化延期体生产线和DDH自动生产设备线各一条,技术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正在开发电点火药头(电极塞)、军用小LG自动生产线,将代替国内广泛使用的手工生产线,逐步实现“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打造企业在火工品行业的局部竞争力。近年研发投入3400余万元,发明专利增至20余项,成功开发5种两用技术产品。

聚焦资源整合,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实施“攀亲结缘”工程,优化整合各方资源,与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深度合作,打通产学研深度融合通道。与某企业联合研发的“破岩气体发生器”项目,其数码电子点火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2024年与多家单位签订4项合作研发协议,大力引进和发展军工、两用技术、泛民爆、化工等项目,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聘用行业知名专家作为技术顾问,助力科研人员培养和项目问题解决,实现技术共享、市场共拓,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

聚焦机制改革,激活人才创新动能。建立“刚性考核+弹性激励”“政策激励+人才赋能”的创新体系,打破传统人才壁垒,推行《科技项目管理办法》《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管理考核办法》《揭榜挂帅管理制度》等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全员创新活力,近两年调增科研类人员绩效5名、非科研类7名,调减非科研类人员9名,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打通“H型通道”,针对科研类专业技术人员出台技术职务聘任规定,细化职称等级和绩效评定,不定时进行项目立项,定期开展项目评审、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引导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创造性工作,有效促进各项目进展,近年推动25个科研项目落地,完成3个产品鉴章工作,形成“双向联动”的创新生态。出台鼓励考取注册安全工程师、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制度,实施学历津贴、人才公寓、员工餐补等政策,积极向上级争取困难技术人才年度慰问资金,提高人才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发挥群团组织作用,丰富团员青年业余文化生活,突破常规打造“育、用、管、留”一体化人才模式,近年核心人才流失率大幅下降。

以产业升级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退出传统产业,布局多品种领域。2021年,该公司彻底退出工业雷管生产,通过对外合作以及自主开发等途径,陆续开发点火延期类、起爆传爆类、发射装药、特种弹、烟火药等20余个火工品项目及军民融合产品,成功建有新建火工品试验室;改建了火工品柔性生产线、刺激性产品生产线、电底火产品生产线、延期体自动装压药生产线和公斤级起爆药生产线、火工品综合试验室和火工实验场所,公斤级军用起爆药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通过安全验收,企业从主营业务为民爆产品的生产企业转型为以JP、两用技术、化工等多品种生产经营的综合型企业。关注客户需求,发挥分公司场地和检验试验条件,承接盈利性收费试验,与多家单位签订5项试验委托合同,创造新经济增长点。借力明溪县化工园政策扶持,布局泛民爆、化工新材料等产业链,实现“老树发新芽”。

推动绿色化转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该公司积极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推动发展方式全面绿色转型,在实干中改革,以改革促实效,出台《能源管理制度》,通过包覆拉制冷却水自动回收循环利用节能改造、电气节能改造、气源共享节能改造、监控室设备热能减排节能攻坚改造及设备热能回收利用节能攻坚改造等小改小革技术改造,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同时减少环境污染,推动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优化仓储条件管理,库房改造后运营效率有效提升,实现降本增效与生态效益双赢。

以安全合规筑牢可持续发展根基

构筑“五新”安全管理防线。重视科研试验安全管理,出台《科研试验安全管理制度》《“五新”项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制度》,从科研到生产全过程抓好“五新”项目管理,分阶段开展动态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工作,积极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从严开展“五新”安全管理专项监督检查,查程序、查过程、查结果,有效管控安全风险。

强化合规管理。2023年通过国防科工局开展的科研生产许可延续(含扩大范围)现场审查,科研专业增至3项,生产专业增至5项,为更好地承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打下坚实基础。坚持制度“立改废”,现行有效制度共13类217项。持续落实合同规范管理,严把合同审核关,确保分公司合同档案管理清晰规范有序。

以党建引领深度融合凝聚改革合力

完善治理机制,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严格执行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发展全过程和生产经营各方面。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和中心组学习制度,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研究解决企业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等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拓宽工作思路,不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坚持相融互促,强化组织作用发挥。持续发挥“党建+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为党员干部发挥作用创条件、搭平台,提炼基层党建品牌,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干事创业氛围。以“需求”为导向,引导各党支部与业务相关单位联合开展党建联建共建活动,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业务互联、同频共振,激活基层党建的“一池春水”,有力助推企业高质量转型。

锻造过硬队伍,强化组织人才保障。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实施“双培养”工程,近年大力引进对口专业技术人才16名,充实到技术研发队伍,充沛企业科技创新力量;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11名,逐步构建干部人才“蓄水池”;持续构建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干部人才工作格局,近三年中层干部轮岗交流18人次,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厚植文化根基,强化正面宣传激励。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依托三明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党员创新工作室”传承技艺经验,培养技能人才,1人获评“三明青年工匠”,1人获评“明溪工匠”。宣传福建军工精神和海峡科化文化理念和,召开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1场,以点带面不断扩大先进典型的影响力、示范力和辐射力,进一步引导激励党员干部学先进、当先进,围绕分公司高质量转型这个共同目标凝心聚力、群策群力。

行至半山不停步,船到中流当奋楫。面对收官之年的改革大考,烽林分公司将继续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紧抓不放”的执行力,坚持党建引领,加速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与风险防控,全力打好改革攻坚战。我们坚信,只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在增强核心功能上做实功,在提高核心竞争力上出硬招,企业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必将迈向崭新台阶,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国企力量。(连珂莹)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